close

117627594_2634145593469002_7335699272260363451_n
 

剛開始找工作那段日子,我認識了一個很特別的計程車司機。他跟我說了很多話,可惜當時我不是很明白,直到這些年才漸漸能夠體會。

司機先生是我家咖啡店的常客。他每次來總是點一杯黑咖啡,一份三明治或義大利麵,打開筆記型電腦工作。當時我剛離開部隊,還沒有正式上班,所以每天都在店裡打雜、看書、寫字、整理植栽,漸漸與他熟識。後來知道他兼職開計程車,所以每次搭高鐵北上面試,總是請他載我來回車站。

有一回見我西裝筆挺去面試,他聊起了自己的過去。他曾是一名科技新貴,搭上了台灣科技起飛的浪潮,公司配股沒有少。二十七八歲時就開起進口車,而且買了房子。三十歲時公司前輩找他一起創業,一時間風生水起,生活也十分優渥。沒想到幾年後公司倒閉,令他一度瀕臨破產。後來我認識他時,他約莫四十來歲,一邊替人寫程式,一邊開計程車,努力地規劃著未來,準備再次創業。

印象中他說的故事還有很多:少不了大人世界的爾虞我詐,暴發後的揮金如土,還有朋友成為有錢人家駙馬的奇遇,以及現實世界裡難得的患難真情。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。一方面想像著自己的未來,一方面也提醒自己不要像他故事裡的角色一樣。

後來我毅然決然打算到信義房屋報到,所有家人都反對時,只有我幾位摯友、舅舅,還有這位司機大哥給我正面的鼓勵。不過,開始工作後沒多久,我跟這位司機大哥就失聯了。每天長達十五小時的上班時間,還有月休五天的生活,不但鮮少和老朋友、老同學聯繫,也讓我忘記司機大哥的殷殷告誡。

初出社會,雖然傻呼呼的,但是自恃有新鮮的肝,上班總是特別拼命。努力工作、追求晉升,時間彷彿過得特別快,一眨眼就來到了三十歲。還記得剛滿三十歲那幾年,趕流行似的,網路上一大堆跟「而立」相關的文章,我自己也寫了幾篇。直到又過了這麼多年,我才漸漸明白「而立」的意義,還有司機大哥的提醒。

三十歲是個既特別又不特別的生日。孔子只用了八個字:「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。」我卻用了近四十年,才慢慢體會這八個字的意義。為什麼要而立,為什麼是不惑。原來背後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們慢慢體會,難以言喻的道理。

三十歲以前我們總是會期待三十歲的到來,彷彿人生所有的一切在這一天會自動安裝完畢。於是,當這天越來越靠近,我們開始感到慌張、害怕,覺得好像還有很多目標未達成。直到真的三十歲了,會有一種「喔!就這樣」的失落感。

慢慢開始對自己解釋,所謂的而立,或許只是一種方向的確立,或是為人生打下某個基礎,而不是真的一定能夠建立什麼功業。好像這樣子說,心裡比較過得去。直到某一天,或許是看到了許多人的經驗,或許是與不少好友分享彼此的經歷,會發現這不是一種說法,而是事實。

不過,三十歲前也會發生許許多多的改變——我們離開了學校到職場,從小菜鳥成了職場中生代,不再只是涉世未深的傻小子。某段時間我們甚至會自以為終於看清了人情冷暖、世間險惡;彷彿明白了婆娑世界的運作規則;彷彿自己是個「大人」了。直到又過了若干年,才明白自己當時的無知。

三十歲以後,看的事情多了,遇到一些狀況,慢慢會覺得:「出不了大事啦!不會怎麼樣的。」很多以前遇到時會不知所措的狀況,慢慢會覺得,就是這樣吧!面對生離死別、面對同事出包、朋友背叛,甚至感情上的挫折,都漸漸能夠處之泰然。舞照跳、馬照跑、上班繼續上班,比較不會有十幾二十歲時「我的世界要毀滅了」那種難過;不會翹課或翹班,不再有躲在家哭到彷彿《煎熬》MV裡那樣的場景發生。或許這就是一種成熟,一種穩重,一種社會化的過程。

不過,歸納我身旁朋友與自己的遭遇,三十歲後,特別是三十五歲上下,似乎才是人生最多「疑惑」的年紀。相較於三十五歲前後的惶恐,三十歲前只能算是焦慮。三十歲之後,越來越多的挫折刺激我們更深入的認識自己。在每一次的悲傷、哀愁與憤怒中,我們將逐漸發現自己情緒的本質,可能是害怕、是對自己不夠有自信。在這段認識自己的過程所經歷的無助,往往比三十而立前更劇烈。

還記得三十歲時我從信義房屋的最高點開始走下坡。除了開始討厭自己曾經全心全意投入的工作,前女友也在這時嫁給別人,加上一堆鳥事縈繞,經歷了一段懷疑自己、否定自己的日子。後來我毅然決然離開了台北,一度以為那是我人生最低潮。

過去這幾年,內心又經歷了許多煎熬,顛覆了過去許許多多對於自己人格及個性的認知。我慢慢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堅強、沒有那麼聰明、沒有那麼獨立。才知道探索自我這條路,沒有最低潮,只有更低潮。從小一直追求所謂得出人頭地,一直想證明自己與眾不同,直到現在,我終於明白也接受自己如此平凡。

原來,三十而立是一個更深入認識自己的開始,而不是人生一切設定完成的結束。三十到四十歲這階段的人生,彷彿電腦重灌,麻煩無比。但是重灌後,將充滿自信,並且更加自在。而重灌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阻礙,將會一一解決,最終才能夠走到不惑。

多年後的週日午後,我又突然想起了司機大哥曾對我說過的許多話:「剛出社會的時候,會有一段忙到只有同事沒有朋友的日子。千萬記得不要輕易把同事當朋友,對你越好的同事,你要越小心。三十歲會是人生的轉折點,朋友中會有些人遇到貴人,爬得非常快,這時候同學之間的收入會開始出現倍數的差異。如果遇到貴人,不要驕傲自滿,如果沒有也不要氣餒,因為三十五歲或四十歲之前很有可能會再次洗牌。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,有一天回頭來看,高潮迭起都會成為人生的故事。」

當時聽到這些話,我才二十多歲,沒有非常深刻的感覺。十多年過去了,即將不惑的我,想起了這段話。這才發現,人生的境遇雖然一差就是十萬八千里,但是最後會得到的體悟竟是如此相似。而體悟,就是必須親身經歷。

再多的耳提面命,再早的殷殷提醒,都比不上親自披甲上陣,一次次從馬上摔下,複又上馬,交織汗水與淚水的「痛快淋漓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