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70807朝馬_2

看煙火,如此通俗的慶祝方式,卻是我隔了不知多少年才漸漸接受的小確幸。古今中外都愛煙火,跨年、國慶、元宵節放煙火,就連近年來熱門的宮鬥劇,總也有男女主角一塊兒賞煙火的情節。不過,絢爛的煙火卻是我又愛又恨的回憶,在我人生裡留下了美好,也留下了恐懼。

阿公老家在雲林水林,蕃薯厝順天宮每年元宵節,農曆正月十五至十七,都有媽祖巡庄繞境的傳統。從入夜開始,媽祖神轎、千里眼、順風耳、八家將,還有各陣頭,挨家挨戶走訪,為每戶人家祈福。這是村子裡一年一度的盛事,許多在外地工作的遊子都會返鄉。所到之戶,必焚香祝禱、施放鞭炮或煙火,以表示對媽祖的敬意與謝意。鞭炮煙火不止,媽祖神轎不離。漸漸的,有人傳言媽祖在自己家中待越久,可以得到媽祖庇祐越多;漸漸的,許多在外地賺大錢的孩子,總是會施放特別多的炮竹,以求來年運勢更旺;漸漸的,放煙火似乎成為村人較勁的方式。但無論如何,我始終相信這是一場不分貴賤,神明對所有信徒一視同仁的繞境祈福活動。

孩提時,我跟其他小朋友一樣,總會滿心期待這個可以徹夜放鞭砲、賞煙火的日子。可是每年這時候,也是我父母親大吵一架的時間,總令我不知所措,也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刻的不安。

記得有一年——最誇張的一次,父親請煙火廠商運來了一大卡車的鞭炮與煙火。一箱又一箱,好多人手幫忙卸貨。從早上到晚上,數小時才能拆箱完成。鋪排在工廠前百坪的空地,一圈又一圈,而那些用鞭炮與煙火構築的矮牆,彷彿迷宮,又像是古裝劇裡的陣法,引領媽祖神轎進入。父親、伯父、堂哥用縫麻布袋的大針,將引線串起,待神轎入陣,一聲吆喝,四方引線齊燃。數秒後鞭炮與煙火開始鳴放,像是骨牌秀一樣,隨著引線一圈一圈不斷向內。從點燃到結束,約莫一個小時,數十萬的煙火便會燃燒殆盡。只餘下滿地紙屑、被炸爛的紙箱、紙盒與煙火筒。

年復一年皆如此,只是規模有大有小。除了從家裡看到的絢爛花火,煙「火」也名副其實燃燒掉許多事物:有一年燒掉了父親的一搓頭髮,有一年燒掉了鄰居的牛棚。施放煙火究竟是不是能夠得到神明庇佑,換來家族的生意興隆我不清楚,但是必定換來母親跟父親大吵一架後的眼淚,混同那一小時左右的煙火,彷彿沸水一般流進了我的記憶深處。

到台中求學後不久,煙火終於還是將父親少年得志的家族事業燃燒殆盡。往後的元宵節,不復見到父親返鄉施放煙火。而我在升學的壓力下,大小節日也淡出了生活。不再期待元宵節的煙火秀,也甭擔心母親落下元宵節眼淚。

2003年12月31日台北101首次舉辦跨年煙火秀。當時在台北念大學,已多年不曾看過煙火表演,原本也不想參與的我,在好友持續而熱情的邀請後,勉為其難的跟大夥兒一塊兒躬逢其盛。從小到大的經驗中,所有的煙火秀都是在平地施放,利用大樓本身垂直高度而做出更多變化,101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。

開始工作以後,興許是不再年輕,不愛人擠人,更可能是下班後特別喜歡享受孤獨,我不曾跟大家一起跨年。不過,我倒漸漸喜歡獨自一人透過電視欣賞這絢爛一瞬的慶祝大會,甚至還會特別存下朋友們透過通訊軟體傳來的煙火短片或動圖。

近年來,隨著網路與智慧手機普及,過去只在蕃薯厝小農莊裡的元宵節媽祖繞境傳統,演變成具在地特色文化的觀光慶典,不斷藉由社群軟體向外發送邀請。透過幾位老同學的臉書動態,彷彿聞到了熟悉的煙硝味,伴隨著長長的繞境隊伍,如快速蒙太奇,將上述那些個亦近亦遠的記憶喚醒。我赫然發覺,這個社會就像是一場又一場數不盡的煙火秀。藉由煙火施放,當下每個人都可以區分成三種:多數人看煙火表演,少數人默默製造煙火,還有不少人則特別喜歡施放煙火。

一樣是看煙火,有些人喜歡獨自欣賞,有些人愛呼朋引伴,煙火秀的當下,有喝采、有品頭論足、也有人總是批判。有人從餐桌上識人,我從看煙火秀施放的場域認識身邊的朋友。看煙火的人永遠都是每一場煙火秀中的多數。看著煙火升空、綻放、消逝,循環往復。當煙火照亮夜空,也照亮每一個人的面容。

放煙火的人是不是真心喜歡煙火我不知道!但可以確定的是愛放煙火的人都喜歡掌聲,喜歡成為目光的焦點。當煙火升空時,除了注意煙火施放是否完美,更在意觀看煙火的觀眾是否有掌聲。不過,愛放煙火的人也有所不同。有些人的煙火是前人製造,初次綻放的年紀多半輕;有些人是自己造煙火自己放,往往前半生造煙火,後半生才得以燦爛。有些人的煙火一朵接著一朵,有些人的煙火間隔時間長。我總是相信一種說法:人的一生中能夠釋放的煙火次數有限,太早、太快釋放,很容易就煙消雲散。

造煙火的人也有好幾種,有些人一輩子造煙火,卻把煙火留給後人。有些人邊造煙火邊釋放,而且記取每一次造煙火的經驗,越造越好,越造越快,除了自己釋放,還足夠留給後人。當然,更多人一生中只能打造自己需要的煙火,甚至有些人,造好了煙火卻來不及釋放。相較於看煙火、放煙火,造煙火的難度最高,最容易受傷。過程中一不小心可能會炸傷自己、炸傷身邊的人,甚至一輩子都來不及完成屬於自己的煙火。

影響煙火綻放的時間、大小、規模、亮度,與造煙火的技術、年紀、經驗、個性有絕對關係,也跟造煙火過程中的投入度有關。但無論是大煙火、小煙火、造型奇特的煙火,再美再絢爛,最後一定會消逝在大空之中。有時候甚至徒留煙霧瀰漫,令人反感。

看過無數次煙火後,回想起愛釋放煙火的父親,我慢慢有所感悟。除了社會彷彿一場又一場數不盡的煙火秀,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不少人在看煙火、放煙火、造煙火三個角色中不停轉換。我漸漸在心中建構了一套煙火哲學:造煙火的每一步驟都要小心,不要炸傷了自己;放煙火的時候要記得煙花易冷,煙火總有消逝的時刻,虛心接受別人的掌聲就好,也切記不要留下過多煙霧;看煙火時默默欣賞,不要拿自己與人相比。看完了煙火,早睡早起,未來還有好多好多煙火待放。

回想起我的阿公,彷彿一生都在造煙火,卻把煙火留給了自己的孩子與妹妹,不曾為自己點燃過一次。我的父親,從很年輕就開始釋放阿公打造的煙火,也自己造煙火,可惜,他太過年輕就將所有的煙火額度都放完了。我呢打造著自己小小的煙火,如山野裡的花朵,兀自浪漫!

arrow
arrow

   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