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3913  

2017年6月1日早上九點半,我就帶著書,迫不及待跑到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館的教室占位置,只因為小時候的偶像鄭元春老師要來台中演講。

還記得1994年暑假,我跟媽媽到中興大學女生宿舍打掃,倒垃圾的時候意外在垃圾桶中發現一本植物圖鑑——正是鄭元春老師的著作《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》。那是我的第一本植物圖鑑,除了小牛頓雜誌和漢聲小百科之外,第一本跟植物有關的書籍。開啟了我的植物自學之路。在那之後,我開始把零用錢存下來,將鄭老師的其他幾本植物圖鑑買回家,日日翻閱。當時網路上的資訊還不發達,也不知道鄭元春老師是誰,只是覺得老師好厲害,介紹了好多好多植物。

從那時候起,我開始按圖索驥,一種一種的認識生活週遭的植物。包含台灣常見的野花、野草、蕨類植物、樹木,還有許多校園、公園、花市常見的園藝植物。小時候根本不懂植物分類,也不知道何謂植物型態,就憑著照片一一去核對、辨識。身邊可以看到的植物,鄭老師書中幾乎都找的到答案。高中時,我把原本存下來要買機車的錢拿去買了一台單眼相機,一顆廣用的鏡頭、一顆微距鏡頭,開始拍植物。還發神經自己做了一本一中校園植物圖鑑,收錄了學校栽培及野生的植物約一百種。

大學以後,在應紹舜老師、羅漢強老師、蘇鴻傑老師的指導下,我開始有系統且快速的認識植物。每天除了上課、寫作業,我幾乎都泡在總圖翻閱世界各地的植物誌。去紀錄並認識所有在台灣見得到或不一定見得到的熱帶雨林植物。

20幾年過去了,我在臉書上找到鄭元春老師的粉絲頁,非常開心。可是發現鄭老師很少更新,又有些失望。去年,鄭元春老師在FB上加我好友,我開心的都快飛起來了。這才知道老師在自己的臉書上,仍舊日日介紹一種植物,不曾間斷。而每天閱讀老師所寫,不論是我已經認識,或還不認識的植物,成為這一年每日期待的功課。

這是我第一次聽老師分享他找植物的甘苦談。老師曾經為了拍一種植物特地飛到澎湖且當日往返,為了台灣極稀有的野小百合而忐忑不安,為了確定台灣新紀錄種是否為日本貓兒眼睛草往返北橫數次,為了拍攝稀有的盔蘭跋山涉水,一日往返台北墾丁……跟著老師的照片,我似乎也遊歷了一趟這些植物的原生地。

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到陽明山看到台灣水韭、雙扇蕨時的感動,第一次看到漢聲小百科中水筆仔的胎生苗,第一次看到牛頓雜誌中樹懶愛吃的號角樹,第一次在原生地看到豬籠草,莎草蕨、錫蘭七趾蕨、帶狀瓶爾小草,第一次看到琉球暗羅、蘭嶼樫木、蘭嶼野櫻花,第一次看到龍腦香,第一次看到十字葉蒲瓜樹,第一次看到台灣油杉果實、第一次在野外看到紅檜的小苗、第一次看到撞到月亮的台灣杉、鐵杉、雲杉、台灣一葉蘭、細葉蕗蕨、書帶蕨,第一次看到馬來橡膠樹、山陀兒、庚大利、巴西栗、猴胡桃、黃酸棗、巴西橡膠樹、龜甲觀音蓮、虎舌紅、酒紅沼蘭……好多好多的第一次,我都還記得。也許有些植物後來常常見到了,但是在我心裡,每次回去看看這些老朋友仍十分感動。

我也曾一日來回四五百公里只為了去看龍腦香,滂沱大雨淋成落湯雞也不願意折返是為了去找蓼樹、布氏黃木,發神經到處請人帶我去高雄女中是為了油患子,也為了單子紅豆跟榕乳樹去了不知道多少次嘉義……回想起那些找植物過中所帶給自己的感動,每每遇到挫折便能夠支撐自己繼續往前走。

記得蘇鴻傑老師說以前沒有GPS的時代,他們每次出門上山找植物都會先寫好遺書。我何其有幸生活在一個科技進步的時代,並且有機會跟著諸多植物學領域大師級的人物學習。

還記的那個初出社會每天晚上十一二點才下班,下班後仍要看植物圖鑑或上網查資料才肯睡覺的自己。還記得那個每天泡圖書館一頁一頁看植物圖鑑的自己。還記得那個看不懂外文資料邊看邊用翻譯機的自己,那個寧可餓肚子也要買植物的自己。

我也不知道這條胖胖樹的熱帶雨林之路有沒有盡頭,但是我相信那是一條一生無怨無悔的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