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messageImage_1548124990529  

常有朋友會說:「如果全球繼續暖化,說不定你就可以在台中打造熱帶雨林了。」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總是猛搖頭。事實上,全球暖化,不是只有溫帶植物或高山植物會滅絕!真正嚴重的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會崩壞,造成更大的生態浩劫。

到有熱帶雨林的國家旅遊就會發現,這裡不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。熱帶雨林氣候帶,白天溫度通常只有三十出頭,不會像內陸沙漠可高達四五十度。而且晚上其實挺涼快的,多半只有二十六度上下,不會十分悶熱。所以在台灣栽培熱帶雨林植物,除了考慮它怕冷,不能忘記熱帶雨林植物通常也怕熱。

不過,溫度並不是雨林植物存活最關鍵與唯一的環境因子。熱帶雨林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生物多樣性,雨量與空氣濕度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溫度。雨林裡有那麼多的著生植物多樣性,還有樹木可以長那麼高,要拜雨量和空氣濕度之賜。沒有霧帶來的高空氣濕度與橫向降水,植物很難存活於大樹上或陡峭的石灰岩壁。

舉例而言,蘭嶼和恆春半島兩地的氣溫及降雨量條件其實差異不大,但是不少栽培於恆春半島的蘭嶼植物都長得不好——如腰果楠、大葉野牡丹。就我個人栽培與觀察經驗,主要原因應該就是恆春半島的空氣濕度太低了。而一些東南亞低地雨林就能生長的地被草本或著生的植物——如目賊芋、尖嘴蕨、細葉蕗蕨,在台灣多半只出現在中海拔霧林帶,我想關鍵因素也是因為空氣濕度——當然也不能忽略台灣夏季的高夜溫。

再舉一例,曾有不少人討論台北是否可以栽種可可樹。我觀察的經驗,栽培於戶外避風且空氣濕度高的環境下,即使台北冬季溫度常會降到十度以下,可可樹仍舊可以存活並結果。反倒是中南部,栽培於強風且空氣濕度低的開闊環境,可可樹往往在冬季結束前就枯死。可見影響這些雨林植物是否順利越冬的氣候因子,不是只有溫度,空氣濕度也十分重要。

全球暖化會造成全球氣候變遷,極端氣候加劇,降雨過於集中。如此一來,會使得原本降雨平均的雨林出現明顯的乾季,甚至進一步導致雨林裡的空氣濕度大幅降低。這些氣候條件的改變,足以讓那些葉片巨大且完全不能缺水的雨林植物大量死亡,造成生態浩劫。而雨林消失,又會釋放出更多的溫室氣體,將使得氣候變遷加劇,引發嚴重的惡性循環。

雖然熱帶雨林的面積僅占陸地面積大約7%,但是卻生養了陸地上半數的生命。若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崩壞,滅絕的生物種類恐怕將遠大於溫帶、寒帶與高山地區。這些原因正是為什麼在沒有熱帶雨林的台灣,我們仍要關心雨林保育,關心氣候變遷。因為當雨林不在,台灣的亞熱帶生態系統也會消失。

保護地球,熱帶、亞熱帶、溫帶、寒帶;雨林、草原、沙漠,一處也不能少。但是能夠影響氣候、調節雨量與溫室氣體的熱帶雨林,絕對值得我們優先保護與關心。

 

胖胖樹的著作《看不見的雨林——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》

https://www.openbook.org.tw/article/p-2721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