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9133  

  2017年8月,緬甸洛興亞人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,全世界都在關注翁山蘇姬的態度。基於好奇,我也重新研究緬甸。

  其實,緬甸從1948年脫離英國殖民,成立緬甸聯邦共和國以來,佔人口約三分之一的10個少數民族便一直與緬族成立的中央政府對抗。這三分之一的人口中,有一大部分是華人。根據緬甸自己內部統計,華人只有3%。但實際上遠多於這個數字。

  大概從西元前四世紀末,華人就開始經由陸路至緬甸做生意。元朝後。華人開始從海路到緬甸,明代鄭和下西洋後,達到一波高峰。這些古代到緬甸經商的華人,主要聚集在上緬甸克親邦的八莫(Bhamo)——這是伊洛瓦底江沿岸的都市,也是中印公路上的城市。還有曼德勒省的阿瓦(Ava),也就是「瓦城」泰式料理提到的瓦城。明朝末年,永曆皇帝也帶著一批舊臣遺老遷都雲南,後來被吳三桂趕到了緬甸跟雲南交界處。清朝末年,英國發動三次戰爭幹掉了緬甸貢榜王朝王朝後,大量招睞在華南地區因為戰亂而不易生活的漢人來協助開發緬甸,這時期進入緬甸的華人主要居住在下緬甸,也就是首都仰光。1990年後,據說又出現大批非法中國移民。

  此外,來自雲南的回族,緬甸稱為潘泰人。中國的傣族,與泰國、寮國相同的種族,緬甸稱為撣族。而緬甸的克欽族則是中國景頗族的後裔。

  前面提到的明末跟著永曆皇帝一起移民的華人,現在成為緬甸法律上承認的少數民族——果敢族。

  緬甸的果敢地區(金三角的一部分)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華人,漢朝以後多半屬於中國領土——偶爾也會被緬甸佔領。1840年清廷冊封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土司。1886年,英國吞併緬甸貢榜王朝,1897年(清光緒23年)中英簽訂《中英續議緬甸條約》,界定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。英國用薩爾溫江以東九鄉之地——俗稱為科干,跟中國交換了果敢。果敢地區併入英屬緬甸,而後成為罌粟花的重要產地。

  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,打算從緬甸進攻中國雲南。當時緬甸社會精英多追隨日本人對抗英國殖民者。果敢土司楊文炳則與蔣中正聯手抗日。這邊還牽扯到孫立人將軍參與的兩次中緬印戰爭就先跳過不提了。1946年楊文炳次子楊振財世襲成為土司,據說是因為個人利益,於1947年代表果敢出席緬甸立國的彬龍會議(Panglong Conference),於彬龍協議簽字,加入緬甸聯邦,成為緬甸境內的「少數民族」。

  1948年,從雲南撤退,原本打算穿過中南半島北邊叢林由泰國來台,後來計劃失敗的中華民國異域孤軍佔領了泰緬金三角地區,並在1951年在今日緬甸猛撒建立機場,開辦「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」——「果敢王」彭家聲就是首批學員。果敢地區「暫時」成為中華民國領土。

  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了《中緬邊界條約》,果敢被劃入緬甸。1963年緬甸吳尼溫政權逮捕楊振財,土司家族起兵反抗。1969年,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下,彭嘉聲率領緬共軍隊佔領果敢。

  1983年,緬甸政府為去除果敢地區的「漢族」,在法律上將果敢居民認定為果敢族,同時又把當地所使用的,帶有中國雲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方口音的漢語普通話改稱為果敢語,書寫的漢字稱之為果敢字。1989年,彭家聲脫離緬共,與政府軍達成協議,果敢成為自治的特區。

  1992年果敢發生政變,楊茂良短暫奪取政權。1995年彭家聲又重掌果敢政權。2009年果敢跟緬甸聯邦政府發生衝突,史稱八八事件。2014年,果敢與克欽、德昂、若開(即洛興亞人)、北撣邦結盟,共同抵抗緬軍。2015年,高齡84歲的果敢王彭家聲仍率領軍隊跟緬甸軍政府對幹打得你死我活。

  果敢歷史介紹暫時到此告一段落。

  1962年吳尼溫將軍(中緬混血,又稱奈溫)奪取政權,廢除聯邦憲法,開始獨裁統治,實施一連串對華裔及外僑不友善的政策,緬甸華僑開始陸續藉由移民或是依親的方式遷移至臺灣、香港、澳門、新加坡或是歐美。1967年,緬甸甚至發生排華虐殺的事件。許多世居於緬甸幾代的華僑紛紛逃離,大規模移民臺灣。原本住在上緬甸的居民,多半聚集在是士林、桃園、中壢。而從緬甸南部仰光過來的移民,多在中和、永和、新店、板橋、土城一帶。

  光是中和南勢角地區,依公所統計就有八萬人。他們也有潑水節的文化,飲食習慣跟中南半島其他國家很類似。1963年,華新街出現的第一家緬甸餐廳是華夏技術學院對面的「李大媽小吃」,在那之後,兩家、三家,緬式料理陸續出現,到現在已經有超過40家店聚集在華新街一帶,成為南勢角一帶的特殊風景,填補了緬甸華僑的鄉愁與味蕾。

  眼睛要脫窗了,泰緬孤軍的故事下次在貼。

arrow
arrow

   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