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9261  

「何夜無月,何處無竹柏,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。」這是東坡居士被貶黃洲時夜遊承天寺的心情寫照。蘇東坡時年47歲,或許是受佛印的影響而漸漸豁達。用村上春樹的話語來說,未嘗不是一種小確幸。然而我總是試圖揣度,究竟要經歷多少風雨,方能從朝雲口中「一肚子不合時宜」演變成「一蓑煙雨任平生」。

孟子:「得志,澤加於民;不得志,修身見於世。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」我想,蘇東坡便是這句話的最佳註解。

前陣子曾看到一篇文章抨擊小確幸拖垮了台灣。文中提到有太多人選擇「獨善其身」,太少人願意「兼善天下」。我想作者或許對孟子有所誤解。我以為兼善天下是一種崇高的選擇,獨善其身卻往往帶有幾分無奈。子曰: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要做到獨善其身是何等的困難?

現實社會中,人們總是有太多的汲汲營營。不論是社會底層、金字塔頂端,或是中產階級,每個人都為生存而奮鬥,甚至很多人為了爭權奪利不惜出賣自己的人格。在群體生活中甚至會莫名捲入紛爭,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。

有一次孔子跟學生談論志趣,曾點:「莫春者,春服既成。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」孔子喟然歎曰:「吾與點也!」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這是多麼浪漫而悠閒的情懷,卻連孔子都嘆息,期盼這樣的寧靜而不得。

假若能夠與世無爭,相信連孔子都會羨慕。如果不能與世無爭,又何妨來個小確幸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胖胖樹 的頭像
    胖胖樹

    胖胖樹隨筆

   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